详细资料

本诗的作者赖特(Henry Francis Lyte, 1793-1847)出生在苏格兰。 他父亲是海军上校,不幸早逝。赖特靠半工半读,完成都柏林三一学院的课程。他原拟攻医,但因体弱多病而改读文学,在校时曾三次获最佳英文诗奖,毕业后在穷苦的信徒中事奉。1815年他在爱尔兰一教会任副牧师,两年后,有一位同工病危,他前去探望,他们同读保罗书信,这时圣灵大大地作工,开启了他属灵的眼睛,改变了他整个生命。 在教会中,他特别关怀帮助贫苦的儿童,他生活清苦,但心中充满属天的喜乐。

1823年赖特自愿去一个偏僻的渔村事奉,他在那里事奉了二十四年,粗鲁无知的渔夫似乎不能欣赏他,他经常写诗表达心灵的感受。 本诗作于1824年,以纪念他得救的经历和蒙召的见证。海边潮湿的气候,对他的气喘和肺病不利,亲友劝他迁居无效,他还是勤劳地为主作工,他常说:「锈坏不如磨坏」。

1847年夏赖特的身体已无法支撑,医生嘱他必须即刻易地疗养。 动身前夕,他主持圣餐并作最后一次证道,劝勉信徒及时认识、感谢和依靠主。临别依依,黄昏时他走到海边,远眺西沉的夕阳,在暮色中如火球沉入大海,正如他生命的残照,于是他写下了不朽的名诗「夕阳西沉」(Abide with Me)。

夕阳西沉,求主与我同居,黑暗渐深,求主与我同居

阴翳飞逝,欣看天光破曙,无论天上人间,恳求同居。

数日后,赖特在赴意大利途中,安息主怀。

关于本诗有一个感人的故事,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犹太人,他的独生爱女信了基督教。 按照犹太人的风俗,是要赶出家门。在她廿岁生日那一天,她父亲广宴亲友,席间宣布,这是给她最后一次机会,如她再不放弃基督教的信仰,她将失去所有财富,被逐出家门,断绝父女关系。女儿听了,从容地走到琴旁,边弹边唱「已负十架」,唱毕,她和父母亲友告别,祗带一本圣经离家。 此后她一生在贫民中传扬福音。

本歌曲调是梅恩(Hubert Main)改自奥国音乐神童莫扎特(Wolfgang A. Mozont, 1756- 1791)名曲中的一段。

手机访问
反馈